瓜蒌种植周期

产品中心 admin 2024-05-06 15:10 5 0

曾绯龙

  真正意义上的品茶是在老家教书时。那串孤寂日子里常常一个人枯坐陋室瓜蒌的种植时间,聆听窗外松涛阵阵,鸟雀啁啾,昆虫合奏。然后用从岩缝里滴渗以竹片牵引出的山泉水泡制野茶,在升腾的茶香里构思文字,感受生命被茶水和书香滋润得剔透纯净。

  有人说,茶是土做的水。品茶时,觉得与大地靠得极近,能听见大地的脉搏;与世情融得很深,可感受芸芸众生的呼吸。这时,读书能融进书里,情思缱绻;写字能跃然纸上,神行意随。夜幕降临,我常常听磁带里播放的《二泉映月》《春江花月夜》等二胡抑或小提琴曲,百听不厌,在茶叶上下翻飞的轻盈姿态中,想象朦胧月光下,我暗恋的女孩轻歌曼舞,含情脉脉地凝视着自己。陡然,一只黄褐色的蛾子透过破损的窗纸飞进来,“扑簌簌”于茶杯旁扇起杂音,像一块石头,砸碎梦中的影像,甜蜜的单相思稍纵即逝。于是,开始漫无边际地写诗,不厌其烦地往茶杯里添加热水,直至茶水渐淡至无味时,校园里的灯光全部熄灭,只剩下我陋室里的一盏心灯,还在闪烁微弱的光晕。这一点点被书香茶香润泽的光晕,让我度过寂寥的青春岁月,也让文学开始成为我生命中永远的情人。

  忘不了在家乡喝客家野茶的情形。信步踱进一户人家,主人唤我入座后,一只粗瓷碗盛上白开水递过来,此为供净口用的水。仿若京剧开场前的锣鼓,既为演员留足准备时间,又营造出一点温馨气氛。

  此刻,只听见厨房内噼里啪啦一阵阵爆响,一股浓烈的香味窜出厨房,在厅堂里弥漫开来。不久,伴着主人进出的匆匆脚步声,一碟碟客家风味小吃呈现在我面前的方桌上:红薯片,炒得焦黄;炒花生、炒豆子,香气在鼻翼轻灵游走;芥头、大蒜、辣椒、姜片等糖醋小吃浸味十足;还有杨梅干、猕猴桃干……不要说捏一枚细品,单单观其色闻其香便已陶醉了,竟忘却关键的环节是齿颊间放肆的约会。接着主人又盛上一盘热气腾腾的南瓜饼,待佐茶的小吃上齐,主人方泼去我碗中剩余的白开水,随即换上滚烫的野茶水。

  告别时,热情的主人没有忘记随口哼唱一首客家情歌:“茶树打籽叮当叮,茶树底下好谈情;万一有人来相问,两人假作拾茶仁。”

  更忘不了与伯父一起采野茶的情形。山高水长,峰回路转。于怪石嶙峋、藤蔓缠绕、青苔斑驳间,野茶树呈现暗绿的葱茏。“幽丛半吐枪旗短”,嫩绿水灵的茶芽尖笑盈盈地张望我,抚慰疲惫的心灵。待到茶尖萎凋、揉捻、烘焙……一道道繁杂工序之后,野茶特有的清新幽远的芬芳袅袅上升。“欲语还休道不明,此香只配梦里闻”,我且唤其“梦里香”吧!

  (二)

  乡下美食多,因原料实,制作细,加上水质优良,柴火灶出锅,所以味道独特,韵味绵长。

  最常见的是爆青椒、晒肉、火焙鱼与盐菜煮泥鳅。每次回老家,均可品尝到这些菜肴中的几种。

  爆青椒,须选用新鲜长条形偏辣的青椒,先把园子里摘来的青椒洗净、晾水,放在砧板上,平放菜刀把青椒逐个压扁,除去椒蒂。接着将整个青椒放置油锅里爆炒,其间要注意将青椒不停翻面。最后放入生姜、盐、豆豉等,一盘油亮辣香的爆青椒宣告出锅。其味滑嫩喷香,辣劲足,让人胃口大开。

  晒肉制作过程别具一格。先将五花肉切成五厘米见方的小块,盛入容器,加盐、酱油适量搅拌,腌制约摸半小时。接着,把腌制好的五花肉,逐块粘上糯米粉,平摊于团箕里晾晒。再将锅洗净烧红,倒入适量茶油,烧至六七成热时,把火关小,放入晒肉,最后就是小心翼翼地反复翻煎。出锅的晒肉外焦内嫩,油而不腻,还携带阳光的味道,够诱人。

  制作火焙鱼,得有耐心。乡亲们先将从溪流中张网捕捞上来的小鱼清理干净,并在日头下晾干水分。接着生火将铁锅烧热准备烘焙。火的温度要高点,铁锅要烧红。然后在铁锅内淋上一层茶油,将小鱼均匀地摆放在铁锅内,小火慢焙。焙好的鱼干用辣椒爆炒,那个香啊,想想就要流口水。

  盐菜煮泥鳅这道菜比较复杂。阳春时节,把老了的大白菜摘下洗净,晒七八成干,切成丝状,放在坛子里压紧。过一段时间,坛内菜丝发酵变黄了,散发点酸味,便可取出晒干,放盐翻匀,置木笼里蒸两个小时,取出,再晒干。这时,盐菜表面就会开出薄薄的盐花,盐菜就做成了。

  在老家,当稻田里水稻抽穗时,肥嘟嘟的泥鳅调皮地钻出泥土,欢快游弋。我与几位堂哥早备好物什,开始捉泥鳅。从山上砍来竹子,劈开,削成细条,按经纬方向,留着小空格,编成“斗”状。待夕阳西下,把篾斗压在水里,底部与泥土零距离,再刨开篾斗前端泥巴,让水漫过半个儿。翌日清晨,将篾斗从水中提起,使篾斗中的水向下方流动,泥鳅便会顺水流乖乖钻进斗内。有时,手巧的堂哥也会用特制钳子,以闪电般的速度伸入水中,将滑滑的泥鳅夹上来。有时,我也直接脱掉鞋子,光着小脚丫在田里撒野。寻觅一个个圆溜溜的泥洞,以指扩展洞口,再慢慢深入,直到拐弯抹角慌乱逃窜的泥鳅映入眼帘,插翅难飞。那种艰辛劳动过后大获全胜的成就感,梦里想起也会咧嘴笑出声来。

  盐菜等食材备齐,泥鳅亦捉了半盆,便直接将它们放锅里煮,当然得加点辣椒粉酱萝卜去腥。待水开了再煮一刻钟,这时汤香沁人心脾。舀一匙吃进嘴里“咂吧咂吧”,那种酸甜香辣的滋味,让我全身的骨头都酥软了。

  逢野菜疯长时节,回乡可以尝到一些特别的美味。

  比如炒雷公屎(我们戏称雷公打雷时屙的屎,又名地皮)。因长在牛粪密布等营养丰富的地方,又往往与苔藓青草混居,采撷的雷公屎颇难清洗。将焯水后的雷公屎与红辣椒、生姜丝、酸菜、葱花等一起炒熟后,其绿中带黄、黄中透红的颜色很美,其味道比炒木耳要强很多。

  比如炒野生栀子花。从山上采摘的一朵朵洁白栀子花,洗净后除去中间橙黄色的花蕊,然后将栀子花放入热水中焯片刻,挤干水分后放入油锅内清炒,最后撒些蒜泥爆香。我十分喜爱吃这道菜,因为既享受了采撷之趣,又可回味满嘴的花香,感受自己的心灵亦化作一朵栀子花,在老家的原野愉悦绽放。

  比如野葱炒鸡蛋或野葱拌豆腐。

  “小径红稀,芳郊绿遍,高台树色阴阴见。春风不解禁杨花,蒙蒙乱扑行人面……”今年春季的一个周末,我携家人到河滩踏青,满目青草绿树,杨花缤纷,令我内心无比惬意。

  一家人行至一块低洼地,只见水草袅娜。湿滑的岩石上,星星点点的青苔眨巴着眼睛。几只轻盈的蝴蝶扑闪着小巧双翅,翩飞于花丛之间,与水里摇曳的阳光共舞,愉快地展示禁锢了一个冬季的激情。

  “野葱!”走在前边的妻蓦地止步,惊喜地蹲身下去,细心摘下一缕缕如头发般油亮细软的野葱。

  须臾,妻子的手里便捏着一大把水嫩野葱。“野葱炒蛋,鲜嫩喷香。”妻冲我嚷嚷。女儿的表妹手忙脚乱一番,抓起一束湿漉漉的青草奶声奶气喊道:“野葱!”惹得我与妻子忍俊不禁。

  今年春天,我还到过一位远房亲戚家吃饭,菜肴野味十足:清炒松菇、笋片油渣,还有一盘令人垂涎欲滴的野葱拌豆腐。

  亲戚十分健谈,说起瓜蒌的种植时间他那两个上大学的儿子更是眉飞色舞。亲戚年少时颇有才气,因家境贫寒,只念完高中一年级便回乡务农。成家后瓜蒌的种植时间他发誓要好好培养两个小孩,于是与妻子上山开荒种果,并租用瓜蒌的种植时间他人的水田种植经济作物,含辛茹苦地把小孩一步步送入大学校门。

  “两个大学生呀,负担真重,没想过让其中一个去打工谋生,以减轻家庭压力吗?”

  “穷总会有个头哩,我相信读书人可行好运!”

  亲戚兴致愈来愈高,他拿出封存数年的老酒让我品尝,一边啜酒一边说:“人啊,就这一辈子。只要做人一清二白,就像这碗野葱拌豆腐,即使未干出啥大事也无悔。再哇(说的意思)呀,后生时的壮志被伢崽(儿子)接下去,我心窝子里呀,庞滚庞滚(很热的意思)!”

  最幸运的一次,在老家竟然吃到一碗嫩滑爽口、甘香透亮的南瓜糊。不用说望其色金黄带红,赏心悦目,亦不谈其味醇厚,单是看其制作的复杂程序,便让我眼界大开。

  乡亲选瓜皮嫩红带白霜的南瓜,从瓜蒂处切成两瓣挖去瓜籽与瓜瓤,以多齿刮刀把瓜瓤刮成丝状,剩下皮壳,接着把油倒入锅中,将瓜瓤放入煎熟,捞出沥干油。然后加水熬煮瓜瓤,搅拌成糊状,需一个多小时周而复始的动作,机械枯燥。熬出之后,要加入少许红糖、糯米粉、姜末、葱花以及碾碎的豆腐。加配料的过程,需要不断搅拌,又至少花一个小时。最后熬至半凝固状,南瓜糊才可出锅。其中配料的分量最为讲究,比如糯米粉就得按瓜瓤十比一的分量,否则滋味便不地道。正缘于这份讲究,才让南瓜糊成为一道只有贵客光临方能享用的奢侈美味。

  千变万幻,鸡鸭鱼肉永远是老家美味的主要食材,而辣椒乃当之无愧的主配料。在老家,冬天还可享用永新狗肉这道佳肴。永新狗肉须用稻草烫烧之后,表皮呈现金黄爆裂状,方可切块加入橘皮、八角、桂皮、胡椒等配料爆炒,味道极美。当然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,食材与配料呈现高档化多样化的趋势,比如墨鱼鱿鱼龙虾等海鲜品就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。但让我魂牵梦萦的还是乡下常见的美食,原汁原味,尽展传统手艺。

  (本文有删节)

评论区